費德勒依然是拉沃爾杯的“心髒”。他曾在一次穿行中國的出租車旅途中,萌生了這一靈感:打造一項網球界的“萊德杯”,以此致敬羅德·拉沃爾和他那一代傳奇球員。費德勒親自參賽,親手打造,如今則在幕後全情投入——招募明星、指導球員、打動讚助商,甚至邀請斯蒂芬·庫裏等體育偶像前來捧場。然而,即便擁有“金手指”,報道卻顯示這項宏偉願景正在遭遇挫折:拉沃爾杯正遭受嚴重的財政打擊。瑞士天王的心血項目迎來最艱難的一局,成敗關乎未來。
費德勒如今過著他曾經夢想的生活——遠離ATP巡回賽的磨礪,卻依然深深紮根於網球世界。某一天,他在巴塞爾和雙胞胎兒子一起慶祝家鄉球隊巴塞爾隊4比0戰勝盧塞恩、問鼎瑞士冠軍。第二天,他又飛往巴黎,坐在菲利普·夏蒂埃球場場邊,親眼見證對宿敵納達爾的真摯致敬。盡管已不再手握球拍征戰賽場,費德勒的生活仍與網球緊密相連。
但在一個領域,夢想正在出現裂痕:拉沃爾杯,這個費德勒的熱情結晶,自2017年以來,該賽事由Trident 8(Team8 Global的英國子公司,費德勒本人聯合創辦)運營。賽事模式如同“網球萊德杯”,由歐洲隊對陣世界隊,旨在為網球帶來前所未有的盛宴。幾年來,它的確做到了。
拉沃爾杯的基礎資金雄厚:澳大利亞和美國網協、億萬富翁豪爾赫·保羅·雷曼,以及一份與費德勒個人品牌高度契合的讚助商名單——勞力士、瑞銀、奔馳、酩悅香檳、優衣庫和On。費德勒不僅是賽事門麵,更是靈魂人物。退役時,他仍是全球收入最高的運動員之一,年收入高達9500萬美元,而那年的拉沃爾杯也一度映射著這種輝煌:營收3830萬美元,其中2360萬來自票務,淨利潤達470萬美元。
然而,近幾年風向突變。賽事已連續兩年七位數虧損,財務健康受到質疑。2023年溫哥華站虧損240萬美元;2024年賬麵上雖實現收支平衡,但僅依賴於“非賽事收入”,據稱是資金注入,或許甚至來自費德勒本人,用以彌補近200萬美元的運營虧空。
原因顯而易見:收入銳減,尤其是票務,從2360萬美元降至1680萬,周邊商品銷售也從250萬跌至130萬,數字清楚揭示了賽事對費德勒個人號召力的依賴。但更大的問題在於成本激增,自2021年以來,費用膨脹了940萬英鎊,源於賽事每年更換城市的巡回模式。不同場館容量、不可預測的物流、以及不斷攀升的運營成本,使得支出節節高漲。
今年舊金山站被視為關鍵時刻,主辦方希望借此扭轉虧損,甚至實現他們口中的“曆史性盈利”。
為此,策略已然明晰:加倍投入票務收入。但價格令人咋舌,下層看台票價在1150至3150美元之間(不含手續費),上層票價則為250至900美元,加上手續費更高。套餐還包括灣區景觀豪華酒店住宿及大通中心的私人休息室。雖是頂級體驗,但也可能將普通球迷擋在門外,這場豪賭或將決定賽事的未來。
問題還在於球員陣容的變化。拉沃爾杯曾因球迷能看到費德勒、納達爾、德約科維奇或穆雷同場而備受期待,但那個時代已結束,納達爾和穆雷已退役,38歲的德約科維奇幾乎無意參賽。“四巨頭”的缺席削弱了賽事光環,讓其不得不努力證明自身的競技價值。
盡管如此,Trident 8仍握有2020萬美元的儲備金,為賽事渡過難關提供緩衝。但即便有這道護城河,信號已然清晰:拉沃爾杯若想在“沒有費德勒光環”的未來生存,必須重新塑造自身。
那麽,拉沃爾杯將走向何方?對費德勒而言,這不僅是一項賽事,更是他獻給網球的禮物,是他希望流傳下去的活的遺產。但毫無疑問:拉沃爾杯正進入決定性篇章,而作為締造者的費德勒深知,未來幾年將決定它是成為永久豐碑,還是逐漸褪色的回憶。(來源:網球之家 作者:火花)